辽宁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蒙古族汉语学科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
初中汉语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蒙古族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考试严格遵循《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要求,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整体提高蒙古族学生的汉语素养。
一、命题依据
命题根据《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和 《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要求,同时,结合我省蒙古族初中汉语学科通用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基础性: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命题。
全面性:命题既要考查学生对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汉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汉语素养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
科学性:命题要保证科学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保证试题的难易度分布合理,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
时代性:命题要注重体现时代性,加强试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社会热点。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查通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其中古诗文考查篇目(见附录一、附录二),文学名著考查篇目(见附录三),现代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认识并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3000个左右,能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汉字书写工整,字形规范。
2.能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
3.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词的分类、短语、简单的句子成分)。
4.辨析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5.识别和变换句式。
6.扩句、缩句、仿写。
7.组句成篇。
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识别和使用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10.口语交际及应用学习。
11.正确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名句。
12.能够准确把握文学名著的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
(二)阅读
1.文言文阅读
(1)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只限课下注释)。
(2)能够将重点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正确理解并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
(4)正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和态度。
2.现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重要词句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筛选并整合文章的重要信息和材料。
(5)分析形象,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6)根据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分析其作用。
(7)针对文章有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三)写作
能够根据自身的体验与感受,写出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积极向上,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结构
蒙古族汉语学科采用闭卷考试、书面作答的形式,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满分40分(其中古诗词约占10分);第二部分为阅读,主要题型为简答题,满分50分(其中文言文约占10分,现代文约占40分);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60分。
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附录
附录一 古诗词考查篇目
1、关雎 2、使至塞上 3、观沧海 4、过零丁洋 5、己亥杂诗 6、望岳 7、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8、钱塘湖春行 9、黄鹤楼 10、登飞来峰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春望 13、雁门太守行 14、饮酒(其五) 15、次北固山下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7、赤壁 18、天净沙•秋思
附录二 文言文考查篇目
1、《论语》十二章 2、岳阳楼记 3、三峡 4、陋室铭 5、爱莲说 6、《孟子》二章 7、曹刿论战 8、桃花源记
附录三 文学名著考查篇目
1、《西游记》 2、《骆驼祥子》 3、《昆虫记》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水浒传》 6、《格列佛游记》
五、题型示例
【例1】请将下面文字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说明:此题考查汉字书写能力,笔画清楚,字形规范,让学生养成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例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挚(zhì) 濒临(bīn) 颠簸(pō) 慷慨激昂(kǎi)
B.眷顾(juàn) 肃穆(mù) 绯红(fēi) 豁然开朗(huò)
C.怠慢(dài) 好逑(hǎo) 造孽(nüè) 优柔寡断(yōu)
D.晶莹(yíng) 络绎(yì) 擅自(sàn) 锲而不舍(qì)
答案:B
说明:此题考查常用汉字的字音,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准确掌握汉字声调。
【例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温顺 怡然自得 侍候 阔悼
B.戏谑 不可救要 驾驭 伶俐
C.隐匿 无精打采 吆喝 倒坍
D.置息 心甘情愿 帐蓬 魁梧
答案:C
说明:此题考查字形,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汉字字形。
【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果树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历史上美丽的楼兰古国,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答案:A
说明: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
【例5】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落墨成字,每一笔都包含着思虑的_______;下笔成文,每一字都书写着_______的情感。即使文字_______,却也________。
A.凝固 真挚 平淡无奇 含情脉脉
B.凝结 真诚 平淡无奇 情意绵绵
C.凝结 真挚 平淡如水 情意绵绵
D.凝固 真诚 平淡如水 含情脉脉
答案:C
说明: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理解词意进而运用。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的老师、一位顾客、完全相信、打量一番”都属于偏正短语。
B.“老师讲课、露珠晶莹、大家唱歌、太阳升”都是主谓短语。
C.“敬畏生命、热爱祖国、吓跑了、夸奖我”都是动宾短语。
D.“漂亮极了、湿透了、非常可爱、改革开放”都是补充短语。
答案:B
说明:此题考查短语的识别,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进行正确的汉语表达。
【例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答案:D
说明: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学生在表述中能正确停顿,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
【例8】9.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意思基本相符的一项是( )
A.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焰火构成图画)
B.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很多生机。(春天增添生机)
C. 他们用崇拜的眼光看着这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崇拜企业家)
D.各种游船,犹如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上。(水鸟浮在水面上)
答案:A
说明:此题考查缩句,促使学生进行精炼与准确的汉语表达。
【例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年四季,菜园里经常总是有新鲜的蔬菜。
B.市团委开展走进校园、服务教育。
C.六月的海棠山是旅游的好地方。
D.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我们刻苦学习。
答案:C
说明:此题考查辨析病句,此类题型的设计能让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减少语法错误。
【例10】填入横线处的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______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_____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__;可以是面对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__________。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②④①③ B.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说明:此题考查组句成篇,主要训练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1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B.生命像一棵小树,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C.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答案:C
说明:此题考查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进而让学生学会更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
【例12】将下面短句扩展为长句,扩展后的语句包含时令、范围、形状、色泽等四个要素,语序安排合理。( )
葡萄熟了。
说明:此题考查扩句,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13】下列句子变换句式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 )
A.他们是充满正能量的人。
改为疑问句:难道他们是充满正能量的人吗?
B.这篇作文容易写。
改为否定句:这篇作文不难写。
C.我直到晚上10点才做完数学作业。
改为“把”字句: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
D.他把报纸撕破了。
改为“被”字句:报纸被他撕破了。
答案:A
说明:此题考查识别句式,让学生学会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用句式,以便准确地表情达意。
【例14】根据语境,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巴特晚上要和爸爸去参加一项活动,喝了酒的爸爸执意要骑摩托车,这时,巴特劝说爸爸:
A.你想干嘛?想找死啊?
B.爸爸,为了我们的安全,您就不要骑摩托车了。
C.不行!你这样做是在违反交通法规。
D.最近交警对酒驾查的很严,今天别骑摩托车了。
答案:B
说明:此题考查口语交际和应用学习,让学生学会根据语境得体地进行汉语表达。
【例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夫游记》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讲述的是格列佛因为海滩等原因先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以及飞岛国等经历。
B.《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黑旋风”李逵,头脑简单,重情重义。他一路追随宋江,宋江死后,李逵在其坟前自尽。
C.《骆驼祥子》作者老舍,讲述了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贫困的生活,历经波折,最终沦落到末路的故事。
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降妖伏魔的故事有智擒红孩儿、智取生辰纲等。
说明;此题考查名著阅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答案:C
说明:此题考查名著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汉语素养。
【例16】古诗词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4)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5)闻天语,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6)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7)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8)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谁家新燕啄春泥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归雁入胡天 (4)东临碣石 (5)殷勤问我归何处 (6)一览众山小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说明:所选古诗词填空句子,均出自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篇目,两种题型,一种是根据课文直接填空,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情况。另一种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运用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第(1)至(6)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识记能力,第(7)(8)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例1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春和景明 (2)满目萧然 (3)日星隐耀 (4)沙鸥翔集
2.翻译下列句子。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
4.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1.(1)阳光明媚 (2)凄凉冷落 (3)藏起光辉 (4)鸟停息在树上
2.(1)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2)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
3.叙述了修建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者写记的缘由。
4.以天下为己任,要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负。
说明:第1题按照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掌握能
力,并且仅限于教材注解部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第2题翻译句子,主要考查学生翻
译浅显文言语句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第3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所学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观点的理解
和掌握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例1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题。
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
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郁郁葱葱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我无奈,只得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
我不能不钦佩父亲。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儿想哭。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荫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扳起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儿事没有。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
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①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很快发现了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不怕,脱下鞋子爬树。爬到了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越来越虚。我不能再爬了,但我多想把果子摘下来。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竟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啊,总有适合你摘的。”②
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很多。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心中渐渐踏实了。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父亲过去捉鱼捉得上瘾,只是这些年调往异地,少有闲暇,很少下河了。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岸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不下。父亲说:“走,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古朴的桑树、老槐,一人高的藤草,和愈来愈分不清路的小径。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我有些沉醉了。
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了吧?”③我使劲点点头。
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幸运之神站在了我这边!
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1.认真阅读文题,想想看,你从文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速读选文,概括主要情节。
3.本文围绕“我不愿让父亲失望”而陪父亲到乡下转转写了三件事,分别是哪三件?
4.文中加点的 “厚”和“舔”这两个字,在用字炼意上非常讲究,请分别揣摩其妙处。
5.文中加横线的三句话,对“我”饱含怎样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等待不仅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成长。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 ① 时间:夏天 ② 事件: 等待通知书 ③文体:记叙文
2.我高考成绩不理想,焦急等待----父亲为了开导我,要求我陪他去乡下转转----我接到通知书。
3.第一件事:过沙滩 第二件事:摘果子 第三件事:去捉鱼
4.①厚: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风的凉爽,与前文的热相对比。
②舔: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充满诗意。
5.①不怕困难,学会坚持 ②学会取舍 ③学会探索
6.文中的父亲是一位理解孩子、有教育方法的人。
7.略
说明:
第1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4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第5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第6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中形,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第7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态度、观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例1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保护土壤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由于工业高度发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往往给大地带来灾难。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而土地自身又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质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地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减退甚至枯萎死亡。环境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作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更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导致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他们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剥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动物和人。大气中的烟尘和so2、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会自然地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对土壤造成毁坏。在土壤环境污染中,重金属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不同部位引起癌症。土壤中金属含量过高也会使植物受害。据实验,每公斤土壤含铜20毫克时小麦就会枯死;达到250毫克,水稻也会枯死。每公斤土壤含锌超过50毫克,就会影响作物生长。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消除。有机农药分解很慢,重金属根本就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不再继续污染,三五年内仍含较高的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所以,受到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做饲料或肥料。在此,我提一些我的建议。第一,减少有害农药的使用,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研制无害农药;第二,建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第三,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第四,每一个国家都应建很多座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厂。虽然一投资会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但它的建成会使地球受益很多。
但愿我们的家园——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永存。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概括选文第3段的说明内容。
3.选文第3段划线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5.结合本文,联系家乡的实际,请你为家乡的土壤保护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3.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4.逻辑顺序
5.多植树造林,保障土壤丰富的营养,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严惩破化土地的行为。
说明:
第1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第2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第4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第5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态度和感情的能力。
【例2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我们需要信仰
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信仰是人生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的确,当近代的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无数热血青年,为了信仰,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浴血奋战于御敌的沙场;为了信仰,他们放弃了功名利禄,默默无闻于辉煌后的平凡。他们的人生之所以无怨无悔,是因为他们有信仰。
②和平时期,我们同样需要信仰。
③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④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这里是否遵守规则,首先要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见了红灯却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⑤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例如,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你神经有毛病!”
⑥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偏向于急功近利,只从眼前的算计出发,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⑦这种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道德缺失,其实来源于我们思想深处的问题——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无私或博大的爱心。
⑧而人类不可缺少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爱心,恰恰都超出了个人狭隘的理智。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了狭隘理智的信仰!
⑨有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当看到云南某边远乡村没有小学,那里的儿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时,他毅然离开了繁华的首都北京,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困难,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⑩契诃夫说过:“我觉得人都应有信仰,或者都应当去追求信仰,不然,他的生活就空洞了。”信仰会使人心胸坦荡,信仰会使人生更有意义,信仰会使世界充满爱的温暖。因此,我们需要信仰。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是从哪个角度论证的?
3.人有了信仰就会超越狭隘的理智,从而具有什么样的优良品质?(用文中原句回答)
4.信仰在战胜人生困难的过程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个与此相关的具体事例。
答案:
1.我们需要信仰。
2. 举例论证 从正面论证信仰的作用
3.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无私或博大的爱心。
4.如5.12地震深埋废墟中的人,坚信一定会活下去,从而坚持下来并最终被救的人。
说明:
第1题考查学生提炼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的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把握。第4题考查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
【例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干净整洁。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说明: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需要补充完整,补充的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校园的花”“秋季”“美丽”“感动”“友情”“母爱”等等,“绽放”是中心语,是写作的重点,绽放的本义是花朵开放,引申义为生命力旺盛或人战胜困难、挫折的精神、品质等,“悄然”一词,则表现出“绽放”的过程不易被人察觉的特点,从中表现其精神品质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需要慢慢体会品味的。半命题作文,学生选材广泛,便于情感的抒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